紫貝
【藥材名稱】紫貝【拼音名稱】zibei
【別名】文貝、砑螺、紫貝子、南蛇牙齒、狗支螺、紫貝齒、紫貝止、貝齒、海巴
【科屬】為寶貝科動物阿文綬貝、山貓眼寶貝、虎斑寶貝等的貝殼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詳情見【生境分布】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味咸;性平。歸肝;心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鎮(zhèn)驚安神;平肝明。主小兒高熱抽搐;頭暈?zāi)垦?;驚悸心煩;失眠多夢;目赤腫痛;熱毒目翳
【中成藥】共有 1 種中成藥使用紫貝: 龜甲養(yǎng)陰片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,打碎先煎。外用:適量,水飛點眼。
【附方】
治小兒痘疹入眼: 紫貝一個(生用)為末,用羊子肝批開,摻藥末一錢,線纏,米泔煮熟,入小瓶內(nèi)盛,乘熱熏,候冷取出,星月下露一宿,來早空心服。 (《嬰童百問》紫貝散)
【采收儲藏】
每年5-7月間捕捉,除去貝肉,洗凈,曬干貯存。
【炮制工藝】
1.紫貝《本草求真》:“生研末用。”現(xiàn)行,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曬干,碾碎。
2.煅紫貝《千鑫要方》:“炭上熟燒為末?!薄侗静菅芰x》:“燒存性。”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·本草》:“入藥酒洗火煅,細研水飛用?!薄秾徱暚幒罚骸盎痨阉?,干,研?!爆F(xiàn)行,取凈紫貝,置適宜的容器內(nèi),在無煙的爐火上煅至酥脆,取出放涼,碾粉或打碎。
3.鹽紫貝,取凈紫貝置瓦罐內(nèi),在火上煅紅取出,用鹽水拌勻研細。每紫貝100kg,用鹽1.6kg,水適量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
1.阿文綬貝,貝殼主含碳酸鈣約90%以上;另含鎂(0.19%)、鐵(0.12%)、磷酸根(0.04%)、硅酸根(0.44%)、硫酸根(0.22% )、氯(0.06%)等離子,以及有機質(zhì)0.47%。
2.山貓眼寶貝,同“阿文綬貝”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1.阿文綬貝,貝殼長卵圓形,殼質(zhì)堅固,一般殼長75mm,寬42mm,高34mm,大者可長80mm。殼塔和螺旋部幾乎完全被琺瑯質(zhì)所遮蓋。背部膨圓,兩側(cè)下部漸收縮,邊緣稍厚。殼表光亮細滑,褐色或淺褐色,具縱橫交錯、不甚規(guī)則的棕褐色斷續(xù)條紋及許多星狀花紋,袂看形似阿拉伯文。背線明顯,不具斑紋,背部隱約可見褐色或灰藍色的橫帶,這種色帶在幼體時甚明顯。兩側(cè)緣灰褐色,其上有紫褐色斑點,且延伸至基部。殼口狹長,微曲,前端稍寬,兩唇齒各約32枚,呈紫褐色。殼內(nèi)面為淡紫色。前后水管溝短。
2.山貓眼寶貝,貝殼長卵圓形形,殼質(zhì)堅固,一般殼長48-57mm,寬27-32mm,高24-28.5mm。殼背膨圓,兩端微瘦,殼表紫紅色或淡褐色,表面如次樣光滑,其上有一 層較薄而呈灰白色的琺瑯質(zhì),猶如蒙上一層薄霧,稍下層呈黃褐色,具密集的淡褐色雀斑及不規(guī)則的較大而稀的黑褐色斑點,并分散至殼的兩側(cè)緣,背線明顯。兩側(cè)緣及殼基部呈白色,基部較平,有棱。殼口狹長,居中,唇齒短,白色,齒間橘紅色,內(nèi)唇齒約22枚,外唇齒約26枚,殼內(nèi)面白色。
3.虎斑寶貝,貝殼卵圓形,殼質(zhì)堅厚,一般殼長在90mm左右,較大個體殼長106mm,寬68mm,寬53mm。殼背膨圓,兩端微突出,前端較尖瘦;后端內(nèi)陷。背線明顯偏向一側(cè),略彎。殼表極光滑一般為白色或淡黃色,并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或黃褐色斑點,形如虎皮斑紋。斑點色澤的濃淡與環(huán)境密切相關(guān),如棲于礁穴內(nèi)者色深,沙灘光亮處者色淺?;恐虚g稍凹呈乳白色。殼口狹長,前部稍寬,微曲。內(nèi)唇中部稍后,常有黑褐色大斑1塊,內(nèi)唇齒較細,22-26枚,于中間者排列較密。外唇服厚,邊緣的齒較粗,24-30枚。前水管溝較后水管溝略短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棲息于低潮區(qū)巖石塊的下面或珊瑚礁的洞穴內(nèi),喜晝伏夜出、雌雄異體,產(chǎn)卵期在海南島為4-6月。
2.生態(tài)同前。
3.生活于低潮線下一至數(shù)米深的巖礁海底,退潮后陷藏于珊瑚基部或珊瑚礁洞穴內(nèi),都晝含伏夜出黃昏后出來覓食時,外套膜展開后將貝殼完全包住,其上伸出許多觸手,非常漂亮。產(chǎn)卵期在西沙群島為3-4月。我國分布于臺灣、海南及西沙群島。
資源分布:1. 我國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及南沙群島。
2.我國分布于臺灣、海南及西沙群島。
3.我國分布于臺灣、海南及西沙群島。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 (1)阿文綬貝貝殼呈長卵形,前后兩端均凹入呈口狀。長約7cm,寬約4cm,高可達3.5cm。表面完全被琺瑯質(zhì),具光澤,背面褐色或淡褐色,具棕褐色縱橫交錯的斷續(xù)條紋,兩側(cè)緣灰褐色,可見紫褐色斑點。唇周具紫褐色齒質(zhì)堅硬。氣微味淡。
(2)山貓眼寶貝,貝殼呈卵圓形,腹面扁平,前端略寬,前后兩端均凹入呈圓狀,殼口兩唇周緣有多數(shù)細齒。貝殼長約4.5cm,寬約2.7cm,高約2.2cm。邊緣及底部呈白色,背面呈紫紅色,上有不規(guī)則的深褐色及淡藍色斑點,兩唇周緣微紅色,唇間血紅色,各有褐色細齒。質(zhì)堅硬。
(3)虎斑寶貝,貝殼較大,長可達9cm,寬約為長的2/3,高為長為1/3。表面全被有琺瑯質(zhì)光澤,灰白色或淡黃褐色,散有許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或黃褐色的斑點。外唇肥厚,內(nèi)外具多數(shù)白色齒。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唐本草》:明目,去熱毒。
2.《綱目》:治小兒痰疹目翳。
3.《飲片新參》:清心,平肝安神,治驚惕不眠。
【摘錄】
《中華本草》
紫貝圖片
紫貝
紫貝1
紫貝2
紫貝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