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鐵鞭草

鐵鞭草

【藥材名稱】鐵鞭草
【拼音名稱】tiebiancao
【別名】米湯草、石告杯。
【科屬】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的全草或根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及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澀;涼。歸脾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消積;截瘧。主疳積瘧疾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
【附方】
治疳積:鐵鞭草根五錢,野棉花五錢。水煎雞蛋三個,蛋熟后,將殼打碎,再煮至雞蛋變?yōu)楹谏?。吃蛋喝湯,每日一劑?《陜西中草藥》)

【采收儲藏】
6-10月采收,根洗凈,切片曬干;莖葉,切段,曬干備用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
多花胡枝子 半灌木,高30-10cm。枝條細(xì)長,具白色柔毛。三出復(fù)葉,互生;葉柄長約7mm;托葉條形,長約5mm,先端刺芒狀,有毛;頂生小葉較大,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長1-2.5cm,寬4-10mm,先端微凹,有短尖,基都楔形,上面無毛,下面密被白色長柔毛,側(cè)生小葉稍小,小葉柄長約7mm??偁罨ㄐ蛞干?,花梗長1.5-2.5cm;小苞片卵形,與萼筒貼生;花萼杯狀,長4-5mm,窯生絹毛,萼齒5,披針形,疏生白色柔毛;花冠蝶形,紫紅色;雄蕊10,二體;雌蕊1,花往細(xì)長。莢果卵狀菱形,長約5mm,先端尖,有網(wǎng)狀腺紋,密被柔毛?;ㄆ?-9月,果期9-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干旱山坡或山坡叢林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及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莖多基部分枝,枝條細(xì)長柔弱,具條紋。三出復(fù)葉,葉片多皺縮,完整小葉倒卵形或狹長倒卵形,長6-25mm,寬3-16mm,葉端截形,具尖刺,嫩葉下表面密被白色絨毛。總狀花序腋生,蝶形花冠暗紫紅色。莢果卵狀菱形,長約5mm,有柔毛。氣微,味澀。

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:上表皮細(xì)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或稍彎曲,下表皮細(xì)胞較小,垂周壁較平直,有時可見狀角質(zhì)紋理。上、下表皮均有2-3細(xì)胞組成的非腺毛,下表皮甚密,壁疣細(xì)小,頂端細(xì)胞極長,基部膨大,上表皮非腺毛長45-183μm,直徑7-10μm,下表皮非腺毛長167-591μm,直徑8-17μm。葉腺處具縱向排列整齊的草酸鈣方晶。
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:治瘧疾。

2.《陜西中草藥》:根:消積,散瘀。

【摘錄】
《中華本草》
鐵鞭草圖片
鐵鞭草
鐵鞭草
鐵鞭草1
鐵鞭草1
鐵鞭草2
鐵鞭草2
鐵鞭草3
鐵鞭草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