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刺玫花

刺玫花

【藥材名稱】刺玫花
【拼音名稱】cimeihua
【別名】刺玫花
【科屬】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酸;甘;平。歸肝;脾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理氣和胃;止咳。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,崩漏,吐血,肋間神經(jīng)痛,肺癆咳嗽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煎湯,3-6g。

【采收儲藏】
6-7月花將開放時采摘,晾干或曬干。
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治月經(jīng)過多,刺玫花3-6朵,煎水服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
山刺玫,又名:刺玫薔薇、野玫瑰。

落葉灌木,高0.8~2米。根木質(zhì),粗長,暗褐色。枝暗紫色,無毛,小枝及葉柄基部有成對的皮刺,刺稍彎曲或直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;小葉5~9,長圓形或闊披針形,長1~3.5厘米,寬0.5~1.5厘米,先端尖或稍鈍,基部圓形或楔形,邊緣具細(xì)鋸齒,上面深綠色,無毛,下面灰白色,有粒狀腺點(diǎn)及短柔毛;葉柄有腺體;托葉宿存,長1厘米,下部2/3與葉柄合生?;▎紊?~3朵;深紅色,徑約4厘米;萼片窄披針形,與花冠等長,全緣,果期時增大。果實(shí)球形或卵圓形,徑1~1.5厘米,紅色,具宿存萼?;ㄆ?~7月。果期8~9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生于林緣開闊地及河岸邊,山坡灌叢間及雜林中。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
【性狀】
1.性狀鑒別:花蕾略呈類球形,直徑1-2cm,偶有苞片2枚?;ㄍ蓄惽蛐闻c花萼合生,花梗具短腺毛;萼片5,卵狀披針形,長1.5-2.5cm,邊緣具短柔毛和腺毛,萼筒無毛;花瓣深玫瑰紅色,久貯呈棕褐色,倒卵形;花柱短于雄蕊,柱頭圓形密被絨毛。氣微,味澀微苦。

2.顯微鑒別:粉末特征:紅棕色。①腺毛長84-255μm,多著生于花萼表面,頭部為多細(xì)胞,扁球形,直徑61-150μm,柄部細(xì)胞多列性。②非腺毛長130-680μm,密生于花萼內(nèi)表面,外表面較少,單細(xì)胞多彎曲,表面光滑。③草酸鈣簇晶多分布于花萼及花冠表面。④花粉粒極面觀類三角形,大小為23(21-27)μm×25(22-30)μm,赤道面觀類圓形,大小為25(22-30)μm×26(22-30.4)μm;具3孔溝;表面有點(diǎn)狀雕紋。⑤氣孔多為不定式。

【摘錄】《中藥大辭典》
刺玫花圖片
刺莓果
刺莓果
刺莓果1
刺莓果1
刺莓果2
刺莓果2
山刺玫
山刺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