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耳
【藥材名稱】蒼耳【毒】【拼音名稱】canger
【別名】卷耳、葹、苓耳、胡葈、地葵、枲耳、白胡荽、常枲、爵耳、耳珰草、常思、常思菜、羊負來、只刺、進賢菜、道人頭、喝起草、佛耳、縑絲草、野縑絲、野茄、豬耳、癡頭婆、虱麻頭、粘粘葵、白癡頭婆、刺兒顆、假矮瓜、白豬母絡、疔瘡草、野紫菜、野落蘇、狗耳朵草、蒼子棵、青棘子、菜耳
【科屬】為菊科植物蒼耳或蒙古蒼耳的全草。
【產(chǎn)地】蒼耳分布于全國各地。蒙古蒼耳分布于黑龍江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及河北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、辛,微寒。小毒。歸肺、脾、肝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;散熱;除濕;解毒。主感冒;頭風;頭暈;鼻淵、目赤、目翳、風溫痹痛、拘攣麻木、風癩、疔瘡、疥癬、皮膚瘙癢、痔瘡、痢疾
【中成藥】共有 76 種中成藥使用蒼耳: 康樂鼻炎片 鼻咽清毒劑 追風壯骨膏 鼻淵舒口服液 蒼鵝鼻炎片 復方熊膽通鼻噴霧劑 益鼻噴霧劑 鼻通滴鼻劑 鼻炎片(糖衣片) 通竅鼻炎膠囊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煎湯,6-12g,大劑量30-60g;或搗汁;或熬膏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燒存性研末調(diào)敷;或煎水洗;或熬膏敷。
【注意】
1、《千金·食治》:不可共豬肉食。
2、《唐本草》:忌米泔。
3、《本草從新》:散氣耗血,虛人勿服。
【附方】
1、婦人血風攻腦,頭旋悶絕,忽死倒地,不知人事:喝起草嫩心,陰干為末,如常酒服一大錢。(《斗門方》)
2、中風傷寒頭痛,又療疔腫困重:生搗蒼耳根葉,和小兒尿絞取汁,冷撮一升,日三度,(《食療本草》)
3、中風,頭痛,濕痹,四肢拘攣痛:蒼耳嫩苗葉一斤,酥一兩。先煮蒼耳三、五沸,漉出,用豉一合,水二大盞半,煎豉取汁一盞半,入蒼耳及五味,調(diào)和作羹,入酥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蒼耳葉羹)
4、赤白下?。荷n耳草不拘多少,洗凈,以水煮爛,去滓,入蜜,用武火熬成膏。每服一、二匙,白湯下。(《醫(yī)方摘元》)
5、目上星翳:鮮蒼耳草,搗爛涂膏藥上貼太陽穴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6、大風及諸風疾:蒼耳不以多少,碾為細末,用大風(子)油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,用荊芥茶送下,不拘時候服。(《履巉巖本草》)
7、癩:嫩蒼耳、荷葉各等分。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(diào)下。(《袖珍方》)
8、疔腫,出根:蒼耳燒作灰,和臘月豬脂封之。(《本草拾遺》)
9、熱毒攻手足,赤腫焮熱,疼痛欲脫:蒼耳草絞取汁以漬之。(《千金方))
10、耳炎:鮮蒼耳全草五錢(干的三錢)。沖開水半碗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11、瘡痔漏:蒼耳全草煎湯熏洗。(《閩東本草》)
12、疹和遍身濕癢:蒼耳全草煎湯外洗。(《閩東本草》)
13、白汗斑:蒼耳嫩葉尖和膏鹽擂爛。五、六月間擦之,五、七次。(《摘元方》)
14、蜘蛛毒咬人:野縑絲,搗汁一盞服,仍以渣敷之。(《摘元方》)
15、咬性皮炎:鮮蒼耳莖葉、白礬、明雄各適量。共搗成膏,外敷螫咬處,固定。(內(nèi)蒙古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資料選編》)
【采收儲藏】
夏季割取全草,去泥,切段曬干或鮮用。
【化學成份】
全草含蒼耳甙(Strumaroside),即B-谷甾醇葡萄糖甙)、黃質寧(Xanthinin)、蒼耳明(Xanthumin,是黃質寧的立體異構體)、8-(?-異戊烯基)-5,7,3,4-四羥基黃酮[8-(?-Isopen-tenyl)-5,7,3,4-Tetrahydroxy-flavone〕,以及咖啡酸和1,4-二咖啡??鼘幩?1,4-Dicaffeoylquinic acid)。此外,尚含查耳酮衍生物、水溶性甙、葡萄糖、果糖、氨基酸、酒石酸、琥珀酸、延胡索酸、蘋果酸、硝酸鉀、硫酸鈣等。
【藥理作用】
葉浸劑能增加離體兔腸的運動;抑制蛙心的興奮傳導,導致心臟阻滯;在離體兔耳上、可使血管擴張;在蛙后肢灌流中,引起血管的先擴張后收縮。葉的酊劑對貓靜脈注射,可引起短暫的血壓下降(20-40mm汞柱),并抑制脊髓反射的興奮性。蒼耳各部分都含相當量的碘。
【臨床應用】
1、治療麻風
對改善癥狀有較好作用,用藥后能使患者結節(jié)消失,恢復正常皮膚,或紅斑顏色變淡、范圍縮小,面部、耳垂浸潤性損害減輕,脹大的尺神經(jīng)變細變軟,手足活動靈活,部分恢復知覺。麻風桿菌也有減少趨勢。病理浸潤亦稍有進步。但上述療效多發(fā)生在用藥后3~4月之間,以后進步便不明顯,且有部分病人發(fā)生新生損害,少數(shù)病人繼續(xù)用藥至12~15個月又有不同程度的進步,但不及初期效果明顯。因此認為蒼耳草宜與砜類藥或氨硫脲同時服用或交替服用,以期收到較滿意的效果。劑量及用法:目前尚無統(tǒng)一的劑量標準。一般采用新鮮蒼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內(nèi)服。浸膏丸每粒相當于生藥1~2兩或4兩。開始用4兩,每日1次,3日后根據(jù)患者身體情況和病情輕重逐漸增加用量,最多每日16兩,2次分服;有的每日用8~24兩,連服3個月,休息兩周;也有主張每日用12兩,3次分服,若出現(xiàn)副作用可酌量減少,如無不良反應而見效遲緩者,可酌情漸增劑量。副作用有食欲減退、便秘,及發(fā)熱、神經(jīng)癥狀等,但均較輕微。有人指出:在服用大劑量時,應注意安全,以免發(fā)生中毒事故。
2、治療慢性鼻炎
據(jù)50余例臨床觀察,有效率在50%以上。具有抗過敏作用。對急性副鼻竇炎也有效果。用法:蒼耳全草注射液,每支2毫升(相當于生藥2克)肌肉注射,每日1~2次。
3、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
蒼耳草2兩(干的1兩),煎服,每日1劑。輕者3~5天,重者7~10天即可見效。
4、治療早期血吸蟲病
用蒼耳全草2兩,檳榔1.5兩,煎成60毫升,每次10毫升,每日3次食前服,連服10天。治療32例,患者食欲增加,體力增強,一般體征均見好轉;3個月后28例曾復查大便,血吸蟲卵陰轉率為78.6%。常見的藥物反應有腹痛、腹瀉、頭暈和惡心等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1、蒼耳 一年生草本,高20-90cm。根紡錘狀,分枝或不分枝。莖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,下部圓柱形, 上部有縱溝,被灰白以糙伏毛。葉互生;有長柄,長3-11cm;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心表,長4-9cm,寬5-10cm,的全緣,或有3-5不明顯淺裂,先尖或鈍,基出三脈,上面綠色,下面蒼白色,被粗糙或短白伏毛。頭狀花序近于無柄,聚生,單性同株;雄花序球形,,總苞片,總苞片小,1列,密生柔生,花托柱狀,托片倒披針表,小花管狀,先端5齒裂,雄蕊5,花藥長圓狀線形;雌花序卵形,總苞片2-3列,外列苞片小,內(nèi)列苞片大,結成囊狀卵形,2室的硬體,外面有倒刺毛,頂有2圓錐狀的尖端,小花2朵,無花冠,子房在總苞內(nèi),每室有1花,花柱線形,突出在總苞外。成熟具瘦果的總苞變墅堅硬,卵形或橢圓形,邊同喙部長12-15mm,寬4-7mm,綠色,淡黃色或紅褐色,喙長1.5-2.5mm;瘦果2,倒卵形,瘦果內(nèi)含1顆種子?;ɑㄆ?-8月,果期9-10月。
2、蒙古蒼耳 本種與蒼耳的區(qū)別是:成離的具瘦果的總苞橢圓形,連喙長18-20mm,寬8-10mm,外面具較疏的總苞刺,總苞刺堅硬,刺長2-5.5mm(通常5mm),基部增粗。
【生境分布】
1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
(1)生于平原、丘陵、低山、荒野、路邊、溝旁、田邊、草地、村旁等處。
(2)生于干旱山坡或砂質荒地。
2、資源分布:
(1)分布于全國各地。
(2)分布于黑龍江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及河北。
【栽培】
生物學特性:蒼耳喜溫暖稍濕潤氣候。以選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。
栽培技術:用種子繁殖,直播或育苗移法。直播:4月按株距45cm×45cm開穴,穴深6-8cmn,每穴播5顆左右,覆土,稍加鎮(zhèn)壓,澆水。育苗移栽法:3-4月育苗,播種后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,每次3-4株。
田間管理:苗高10cm時間苗、補苗,每穴留苗2-3株。每年松土除草2-3次,結合追施人糞尿或尿素。
蒼耳圖片
藥材-蒼耳根
蒼耳原生態(tài)
蒼耳花
蒼耳圖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