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白接骨

白接骨

【藥材名稱】白接骨
【拼音名稱】baijiegu
【別名】接骨草、玉接骨、接骨丹、金不換、橡皮草、白龍骨、六厘草、猢猻節(jié)根、血見愁[浙江]
【科屬】爵床科白接骨屬植物白接骨,以全草或根狀莖入藥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淡,涼。入肺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止血,去瘀,清熱解毒。治吐血,便血,外傷出血,扭傷,癤腫,咽喉腫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,鮮品30-60g;或搗爛絞汁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適品搗敷或研末撒。
【注意】孕婦及月經(jīng)期慎服。
【附方】
①治外傷出血:白接骨根莖或全草搗爛外敷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②治創(chuàng)傷出血:白接骨全草或根曬干,研末,加少許冰片,撒敷傷口。(江西《中草藥學(xué)》)
③斷指再植:鮮白接骨全草加食鹽搗爛外敷,再包扎固定。每日換藥一次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④治扭傷:白接骨根莖、黃梔子、麥粉各等量,加食鹽搗爛,包敷傷處?;虬捉庸歉虞羲y根等量,搗爛外敷,每天換一次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⑤治上消化道出血:白接骨根莖或全草研末沖服。(江西《中草藥學(xué)》)
⑥治癤腫,下肢潰瘍:白接骨全草加適量白糖,搗爛外敷。
⑦治肺結(jié)核:鮮白接骨根莖二兩,水煎服。
⑧治腹水:鮮白接骨根一兩,水煎服。
⑨治糖尿?。喊捉庸侨菀粌桑獙毑?、馬蹄金、爵床各五錢。水煎服,連服十余劑。
⑩治咽喉腫痛:白接骨根莖、野玄參各一兩,用木器搗爛,絞汁漱咽喉服,連服二至三次。(⑥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白接骨 多年生草本,高25-45cm。地下莖白色,質(zhì)脆,帶方形,有白色粘液。莖直立,略呈四棱形,分枝,節(jié)部膨大,棱上疏被白以短毛或光滑。葉對(duì)一;葉片長形至橢圓狀長圓形,長6-12cm,寬2-4.5cm,先端漸尖或尾尖,基部漸窄呈枯形下延至葉柄,邊緣微波狀成具稀疏而不明顯的鋸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。穗狀花序或基部有分枝,頂生,長6-12cm,花單生或雙生,常偏于一側(cè),苞片微小,長約2mm,有腺毛;花萼5裂達(dá)基部,長約6mm,有腺毛;花冠淡紫紅色,漏斗狀,外疏生腺毛,花冠筒細(xì)長,長約4cm,檐部5裂,略不等,長約1.5cm;雄蕊4.2強(qiáng),著生于花冠喉部;子房上位,每室有2粒胚珠。蒴果長橢圓形,長約2cm,上部具種子4顆,下部實(shí)心細(xì)長似柄?;ㄆ?-8月,果期10-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山谷林下陰濕的石縫內(nèi)和草叢中,溪邊赤有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 全草長短不一,莖略呈四方形,有分枝,全體光滑無毛。葉對(duì)生,皺縮,完整葉片卵形至橢圓狀短圓形或披針形,長5-15cm,寬2.5-4cm,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,基部楔形或近圓形,常下延至葉柄;葉緣微波狀至具微齒。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綱目拾遺》:根:治吐血,腸紅下血,跌打損傷。
2.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去瘀。治破傷風(fēng)。
3.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清熱解毒,活血止血。治外傷出血,扭傷,癤腫,下肢潰瘍,腹水,肺結(jié)核。
4.江西《中草藥學(xué)》:止血,接骨。治上消化道出血。
白接骨圖片
白接骨圖片
白接骨圖片
白接骨
白接骨
白接骨原植物
白接骨原植物
白接骨原生態(tài)
白接骨原生態(tài)